夏利萊博士教授席
傅凱駿教授
物理學系助理教授

以圖像表達原子結構時,電子大多被畫成在原子內部旋轉的微小粒子。然而,當量子力學效應出現,便可能打破這種典型畫面。處於量子態時,電子會以複雜和意想不到的方式互動。這些量子材料的反傳統行為已被加以採用,推動著工業4.0時代的科技發展。

傅凱駿教授是科大夏利萊物理學助理教授,現正為相關研究領域建立開創性的研究事業。這位凝聚態理論家所從事的研究屬於現代物理學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他的研究興趣廣泛,包括大量量子粒子互動時的集體現象,還有量子材料中對稱性、拓撲學和局部性之間有趣的相互作用。

傅教授於2021年加入科大,他的研究橫跨相關性強的電子、磁性和超導性;基礎能帶理論;拓撲材料發現;二維和摩爾紋材料,以及量子動力學與量子資訊理論之間的關係。這些廣博的研究興趣都是他在輝煌的學術和研究發展而來。

傅教授在香港長大,於2013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的學士學位後,先於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開始研修博士課程和取得文學碩士,再在哈佛大學完成博士學位。2018年博士畢業後,傅教授在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21年回港出任科大物理系助理教授。

傅教授為物理學領域最負盛名的科學期刊供稿和審稿,包括《Nature》、《Science》和《Physical Review X》。他最近在《Nature》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論文關於拓撲材料的發現,而過去數年的其他同行評審論文則回應了超導電性和反鐵磁性等主題。

傅教授對物理學的研究、教學和的服務貢獻良多,屢獲殊榮。早於攻讀博士期間已獲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頒發優秀研究生導師獎和赫爾曼研究生獎。2018年至2021年,傅教授獲授裘槎基金會榮譽博士後研究獎學金,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帕帕拉多博士後獎學金。

他現時進行的研究已獲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支持。而在持續進行的工作中,傅教授回應一些瞭解量子多體狀態的障礙,當中的規格需要大量計算資源。他建議結合兩種主要方法(重整化群和較新的張量網絡法)以實驗形式識別量子系統的相關屬性,藉以研究糾纏不清的量子多體狀態,目標是開發一套適用於各種量子材料的理論描述框架。

科大很高興可以把夏利萊教授席授予成就出眾的傅教授。